生態環境部孫金龍、黃潤秋等部領導帶隊開展垂改調研并召開座談會
12月22日至25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部長黃潤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庫熱西,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劉華分別帶隊赴重慶、河南、北京、廣東、陜西、安徽、吉林等7省(市)開展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以下簡稱環保垂改)調研并召開座談會。
組織開展此次集中調研座談,就是要深入推進中央部署的環保垂改任務,按照中央領導同志近期批示要求,進一步了解掌握各地環保垂改總體情況,梳理總結有關經驗做法,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確保環保垂改任務如期落實落地,并切實做好環保垂改“后半篇文章”,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實體制機制保障。
調研組表示,環保垂改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是對地方生態環境管理體制進行整體重塑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環保垂改,推動解決以塊為主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十三五”時期完成環保垂改任務。推進環保垂改,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既關系到如期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也關系到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的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中國宏偉藍圖。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推進環保垂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狠抓改革措施落地見效,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調研組指出,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改革部署,高度重視環保垂改工作,切實擔負起改革主體責任,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改革目標,基本完成環保垂改各項目標任務,改革整體進展順利,“四梁八柱”性質的生態環境管理新體制框架已基本建立,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體制保障。部分省份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在推進環保垂改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好經驗好做法,既為破解改革重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全新思路,也為其他地方推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調研組強調,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關于環保垂改的決策部署完全正確,既符合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客觀需要,又符合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各地要確保如期完成黨中央部署的環保垂改任務,并持續深化改革,做好環保垂改“后半篇文章”。要在完成組織體系調整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解決縣級生態環境分局法律主體資格、基層監測執法力量薄弱等問題,確保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的運行機制、能力建設、法治保障等全面到位,提升新的生態環境管理體制運行效率。
期間,各調研組還分別赴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安徽省環境信息中心、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廣州市番禺區環境監測站、廣州市番禺區生態環境局第五環境保護所、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生態環境保護中隊等單位進行實地調研,并看望慰問一線干部職工。
各調研組所調研省(直轄市)有關領導同志參加相關調研活動。
生態環境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和座談會。北京市、吉林省、安徽省、河南省、廣東省、重慶市、陜西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部分地市及縣(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和座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