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發布 《2017年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
2017年3月6日,聯合國發布了《2017年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該報告主要聚焦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重點分析了當前對廢水再利用的各種發展情況。
該報告指出,當前人類活動直接排放的廢水量比處理的量大的多,產生的廢水對全球環境帶來的負荷日益劇增。在發達國家中,也并未將廢水完全進行無害化處理,其直接排放到河流的排放量也呈增長趨勢,廢水帶來的危害將是系統性的,尤其對人類健康、經濟生產力、淡水資源、環境質量和生態系統都將產生危害。盡管廢水處理是水管理周期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但是全球各級政府卻最忽視這一環節,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仍舊強調廢水處理是當前全球各國面臨的重要挑戰,面對日益缺乏的淡水資源,廢水資源再利用已經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全球淡水資源需求與評述
從全球角度分析,淡水需求在未來幾十年呈增長趨勢。除農業領域需求量占總淡水使用量的70%以外,工業領域使用的淡水資源將大量增加,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市政用水與衛生系統用水也將呈增長態勢。氣候變化情景模擬得出的結果顯示,未來數年中,淡水的供給與需求矛盾呈惡化趨勢,隨著干旱和洪水發生的頻率增大,將改變全球部分江河流域的水資源分布,由此帶來的干旱將影響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
當前,全球2/3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大約有5億人生活在水資源消費量占水資源再生兩倍的區域,該區域生態環境極度脆弱,地下水呈持續減少的態勢,迫切需要尋找可替代的水資源以滿足需求。
廢水的全球發展趨勢
在全球范圍內,有將近80%的污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從排放污水的分布中分析,高收入國家有將近70%的廢水是由市政排放和工業廢水組成,中等收入國家這一比例達到38%,低等收入國家這一比例為28%。部分高收入國家配備了相關的廢水處理設備,但是廢水處理量占廢水總排放量的比例仍舊很低。尤其一些發展中國家,廢水處理的基礎設施缺乏,處理技術與廢水處理的相關配套設施、融資平臺等各方面條件仍舊處于落后階段。
廢水、衛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議程
良好的衛生服務條件可以大大減少健康風險,從1990年全球開始呼吁改善衛生設施條件以來,有近21億人口從改善衛生服務設施中獲益,目前還仍有24億人的衛生條件達不到標準要求。改善衛生服務設施并不等同于提高廢水資源利用率,目前,全球只有26%的城市人口和34%的鄉村人口達到了安全衛生的設施條件。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水資源利用與衛生體系,到2030年,實現污水排放的大幅下降,水質得到有效改善,和水有關的危險化學品得到有效回收。污水處理技術得到大幅提高與全面推廣。
政府面臨的挑戰
廢棄物管理實質是具有很大的潛在價值,據計算在衛生領域政府花費1美元將會得到社會回報5.5美元。水資源管理與改善,政府需要號召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包括鼓勵公民參與各項政府環境政策的制定,尤其要關注邊緣化群體,少數民族區域與極端貧困地區。
廢水管理的技術
廢水主要是由99%的水與1%的各種膠體與溶解的固體。廢水的直接排放帶來的后果主要有:對人體健康的有害影響;環境的負面影響;影響經濟活動。廢水管理主要在以下領域采取措施:阻止和減少污染源;廢水的收集和處理;使用廢水作為替代能源;利用廢水中的副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