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4.23世界讀書日:從圖書館讀到紅樹林
發表時間:2024-05-06
來源: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
4月24日,一場精彩的科普活動走進了廣州市天河區第一實驗小學。本次活動由研促會會員單位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聯合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廣州圖書館、廣州市天河區第一實驗小學、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合作發展中心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工作組共同主辦,廣州市婦女兒童發展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福利會支持,旨在帶領少年兒童走近圖書館,學會使用圖書館,從繪本和科普中了解美麗紅樹林,提高海洋素養。

1.認識圖書館,了解美麗的紅樹林
活動開始,首先由廣州圖書館兒童與青少年部館員帶領大家了解圖書館的運營方式,小朋友們學會了如何運用圖書館的館內資源學習所需的知識。活動邀請到博物館兒童教育推廣者許黎娜老師,帶領大家進行紅樹林主題的繪本閱讀,繪本中美麗的紅樹林在許黎娜老師的娓娓道來中逐漸走進小朋友們的心中,大家也進一步學會了如何在浩瀚的圖書館資源中尋找到自身所需。


2.科普小課堂:紅樹林為什么不“紅”?
繪本中的紅樹林翠綠欲滴,是生物生存繁衍的搖籃。而在現實中,紅樹林是否跟書中的一樣呢?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副秘書長杜宇燕帶來了《紅樹林為什么不“紅”》科普小課堂,介紹了什么是紅樹林、紅樹林的存在價值、紅樹林的生物分布、紅樹林的分類和常見樹種。在杜宇燕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進一步了解了紅樹林和相關海洋生物,激發了熱愛自然、保護紅樹林的熱情。


2022年,在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分局指導和支持下,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設立了“廣州市南沙區坦頭村紅樹林保護與修復科普行動項目”,是廣州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吸納社會資本參與的首次嘗試,獲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項目支持。在兩年項目期內,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在該地區補種紅樹林約300棵,改善天然紅樹林區域分布不均勻、群落結構簡單的現狀,實現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同時,通過搭建紅樹林保護志愿小組、舉辦線下科普及培訓活動、研發科普微課等方式,提升本地居民紅樹林保護意識和實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