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測有了AI數字專員
發表時間:2024-05-06
來源:中國環境
作者:秦超
“靈靈,請介紹一下2023年白洋淀水質狀況。”
“2023年1月—12月白洋淀水質狀況:8個點位均值水質類別為Ⅲ類……”
在近日舉辦的“新思想引領新征程:走進河北雄安新區”媒體采訪活動上,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朱天哲與AI數字人“靈靈”進行對話。

圖片圖為AI數字人“靈靈”在介紹2023年白洋淀水質狀況。
據了解,“靈靈”取自白洋淀人杰地靈之意,3D形象取材于白洋淀的荷花、蓮藕等元素。
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是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數據對生態環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對現狀的準確認知,才能做好總量控制;而人工智能則需要大量的數據來進行訓練和學習。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不僅有利于環境數據的收集和管理,更能為人工智能技術更好應用于生態環境保護打造堅實基礎。
“我們的目標,是讓‘靈靈’提升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平臺的使用效率和交互性能。”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劉婷玥介紹說,“靈靈”基于AI大模型、數據中臺、元宇宙等技術開發而成,后期還將逐漸完善生態環境態勢AI智能預測、生態環境風險研判分析、生態環境報告撰寫、生態環境決策建議等能力,輔助生態環境監測決策。
據介紹,通過對海量知識和數據的強化學習訓練,目前“靈靈”已具備聽、說、讀、寫、思方面的智能化能力,能準確分析和解讀詢問者的語言,將專業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解答出來。此外,憑借強大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在精準調用與處理海量數據、提供更科學的研判結果等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效率和科學決策能力。
“目前已經導入生態環境監測相關教材2000多頁、環境領域相關法律標準150余份、各類專業分析報告40余份、生態環境專業科普詞條上百條。”朱天哲表示,知識庫還在持續完善和升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