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碳中和路徑設計應把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作為首要目標
發表時間:2023-10-29
來源: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10月28日上午,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濟南年會在濟南開幕。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作題為“碳中和與能源轉型”的主題演講,他表示,要穩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研究路徑極其重要。碳中和路徑設計要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能源安全與碳中和的關系,把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作為首要目標。

穩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研究路徑極其重要
金之鈞在報告中介紹了能源與碳中和的相關背景、能源轉型的基本特征及能源產業變革趨勢。他表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從而控制溫度升高已成為人類共識,這意味著要大幅調整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比例,減少化石能源在能源、交通、建筑、工業當中的利用,擴大電力的利用比例。在二氧化碳排放端要大力減碳,同時在加強自然碳匯和人工移除,使得在某一個節點上必不可少、非排不可的二氧化碳與自然減碳、人工移除的量對等。“這個量對等了之后就是不再向大氣進行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們把這個時間節點叫做碳中和。”
金之鈞指出,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實現碳中和的艱巨性。其次,中國提出用30年時間達到碳中和,減排的強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穩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研究路徑極其重要。
他認為,“兩個輪子驅動,兩大領域發力,一個重要抓手”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基本路徑。兩個輪子驅動是指發揮政府導向作用和市場主體作用。兩個領域發力指減碳和碳移除、碳消納領域。金之鈞表示,減碳方面,減碳有五大領域:能源領域、交通領域、建筑領域、工業領域和農業領域。碳移除、碳消納領域則涉及四大領域:陸地生態系統碳匯、海洋生態系統碳匯、CCS/CCUS(碳捕集和埋存技術)、二氧化碳直接利用技術(通過加氫反應形成甲醇或乙烯等)。一個重要抓手指碳定價、碳交易和碳稅。
碳中和路徑設計應處理好五大關系
金之鈞指出,我國能源轉型呈現多元化、低碳化、分散化、再電氣化、數字化與智能化和全球化的“六化”特征。
他表示,碳中和涉及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碳中和路徑設計應處理好五大關系:
要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能源安全與碳中和的關系,把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作為首要目標;要處理好國家層面的減排目標和各省市、企業減排目標以及路線圖之間的關系,積極做好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要處理好傳統化石能源公司和新能源公司之間的關系,在國家層面重視行業之間的平衡性和協同性;要處理好近期與長遠的關系,著眼長期,著手近期,積極培育顛覆性技術,用技術改變能源格局、創造未來能源;要處理好中國與全球的關系,既要順應或引領時代潮流,又要防止被國外制約我們的發展。(愛濟南 記者 :許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