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建設】生態文明“加減乘除”的蔡甸答卷
發表時間:2023-11-20
來源:《中國生態文明》雜志2023年第3-4期合刊
生態文明“加減乘除”的蔡甸答卷
中共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委 武漢市蔡甸區政府
位于長江、漢江匯流平原的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好生態文明“加減乘除”四道題,深入實施綠水青山生態品質提優工程、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行動,建設美麗蔡甸,以生態幸?;貓?2萬蔡甸人。
答好“降碳”除法題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戰略”
蔡甸區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進實施碳達峰行動,共建綠色都市圈,推動清潔能源低碳轉型,堅決遏制“兩高” 項目盲目發展。
2014年落戶蔡甸的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于2021年被列為湖北省首批近零碳城鎮試點。中法生態城以國際視野,秉承低碳市政理念,建設能源站,實現100余萬平方米建筑的集中供冷采暖。其中的低碳智慧產業園建立“光儲直柔”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實現能源按需分配,獲頒北京綠色交易所碳中和證書。
千子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生活垃圾通過焚燒發電,每年總發電量約2.7億度。
“十三五”期間,蔡甸區超額完成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 標。2014-2022年,單位GDP能耗從0.2794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0.1799噸標準煤/萬元,下降率為35.6%。
答好“減污”減法題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
蔡甸區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久久為功。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改善“氣質”。持續開展機動車排放、重污染天氣、臭氧污染、餐飲油煙、惡臭異味等大氣污染綜合治理。2015-2022年,蔡甸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從58.9%上升為89.7%。2022年空氣優良率位居全市和全省縣域經濟一類區縣考核第一名。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提升“水質”。蔡甸區持續加大通順河、后官湖等水體的治理和修復。2020年以來,蔡甸區地表國控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為100%,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劣Ⅴ類湖泊、黑臭水體消除任務。不斷完善污水收集系統,持續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建設城鎮排水管網共計560公里,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確保清水入江。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保障“土質”。深入推進“無廢城市” 建設,持續開展軍山、橫山等礦區整治和土壤修復治理,加強工業廢物、危險廢物的利用處置,切實保障土壤安全。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和村灣、河湖周邊“五清”工作。
答好“擴綠”加法題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
蔡甸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保護和修復全區的生態系統。全區林地總面積11064公頃,擁有2個省級森林公園、4大重要濕地,沼澤、湖泊、河流、內陸灘涂等天然濕地面積146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6%。2022年11月,沉湖國際重要濕地作為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唯一郊外參觀現場,吸引世界目光。蔡甸區扎實做好濕地大會“后半篇文章”,繼續擦亮沉湖的“金字招牌”。今年1月,沉湖濕地越冬水鳥達10.4萬只,再創歷史紀錄。其中不乏國際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白鶴,國內罕見的大紅鸛、白頰黑雁等。
強力推進“綠盾”行動,全面實施十年禁漁。眾多世代以打漁為生的漁民上岸成為河湖守衛者。沉湖濕地退養面積7.8萬畝,后官湖退垸(田、漁)還湖面積8600余畝。
大力引導公眾參與植樹造林,開展“村增萬樹”行動。嵩陽林場成為武漢市首批碳中和林基地。近五年全區森林蓄積量增加31萬余立方米。

沉湖濕地葦霧飛鷺
答好“增長”乘法題
加快綠色發展步伐
蔡甸區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2022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0%。
大力招引“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的企業,激發綠色低碳新動能。近2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質量都明顯增加。其中,僅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就落戶130余家重點企業,含外資企業50余家。
充分發揮全域旅游品牌優勢,構建全域旅游沉浸式大景區。統籌九真山、花博匯、野生動物王國、金龍水寨等資源,打造現代文旅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蔡甸區文旅發展指數評分在湖北省縣域經濟排名中連續兩年穩居榜首。今年2月,全國鄉村文化活動“大地歡歌”在此啟動。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為支撐,錨定高質量發展。蔡甸區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以生態之美催生發展之變,奮力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蔡甸新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