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湖建設的三條共性邏輯
發表時間:2024-05-16
來源:《中國生態文明》雜志2024年第2期
作者:曹俊
《中國生態文明》雜志2024年第2期繼續刊發了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這些河湖各有各的美麗,這些案例各有各的特色。在不一樣的精彩中,我們發現有三條貫穿其中的共性邏輯。
一是人水和諧的共生邏輯
美麗河湖建設把水生態修復作為重要任務,不僅要“清澈見底”,更要“魚翔淺底”。美麗河湖之美,核心在水生態,表現為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本質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通過已發布的優秀案例可以看到,美麗河湖建設使河湖普遍發生了四大變化,一是水質極大改善了,二是生態水量增加了,三是自然岸線更長了,四是水流動起來了。隨之而來的是,關鍵生態鏈條補齊了,生物多樣性恢復了,有水有魚成為常態了,水與人之間更加親和了,居民充分享受到優美生態環境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從水臟、水少、水死、水丑、人水隔閡,到水凈、水豐、水活、水美、人水和諧,人與自然共享了美麗河湖建設的成果。獲益的不僅僅是人,而是水、草、魚、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二是流域、要素、技術協同的共治邏輯
從工業污水末端治理,到注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流域治理;從以污染防治為主,到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要素協同治理、統籌推進;從只考核理化指標,到建立“水生態系統健康”指標;從重點整治到系統整治,我們的治水理念不斷升華、用水戰略深刻調整、看水視野充分放大。
在更加關注水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等領域的生態文明新時代,美麗河湖建設帶著重要使命,承載著新的治水理念,應運而生。更加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強化目標協同、多污染物控制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是美麗河湖建設的時代特征。很多優秀案例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標本兼治,協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多要素,協同管控常規污染物、特征污染物、新污染物等多污染物,協同實施技術上的精準識別和精準治理,協同制定流域共治共護的法律法規政策。
許多河湖之所以成為美麗河湖,往往就是突破了一條線、一個點,突破了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從而在更大區域和流域上實現了協同保護和發展。
三是發展與保護辯證統一的共贏邏輯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高水平保護是重要支撐,兩者辯證統一、共生共榮。美麗河湖建設作為高水平保護的一大實踐,從一開始就把促進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目標,從而成為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一個結合點。
美麗河湖建設不僅使河湖從不美變美,而且讓美麗“變現”,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有些城市河湖沿岸建成了具有生態調節和休閑娛樂功能的生態廊道,同時也形成了綠色商住廊道;有的河流沿岸逐步成為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城市內河經濟帶;有的地方利用河湖好水,積極培育生態農業,農產品附加值更高;更多地方抓住美麗河湖建設的機遇,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有力推動了綠色轉型。
通過優秀案例可以看到,美麗河湖建設提升了城市品位的“面子”,改善了民生福祉的“里子”,更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底子”。
美麗河湖和美麗海灣建設,已經有了兩年多的成功實踐。前不久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對這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且明確提出了目標要求,即到2027年,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成率達到40%左右。進入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文件,成為美麗中國“美麗系列”的組成部分,標志著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工作的境界更高了、影響力更大了、示范引領作用更強了。相信將有更多優秀案例不斷涌現,成為“美麗系列”建設的美麗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