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長江繪就高質量發展長卷
發表時間:2024-03-06
來源:中國環境
作者:鄒祖銘
去年年底,一條串起“歷史名樓”滕王閣、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白居易筆下賣茶的浮梁縣、“天下第一奇山”黃山等地的昌景黃高鐵開通運營,開啟了多地發展“加速度”。這條昌景黃高鐵與長江走向大致平行,成了長江經濟帶上的又一新通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被確立為重大國家戰略;2016年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前往長江上、中、下游調研,在重慶、武漢、南京、南昌4次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主持召開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
一次次把脈定向換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大江自西向東流去,春風吹綠了長江沿岸,沿江11個?。ㄖ陛犑校┰跐鉂饩G意中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萬里長卷。
高水平保護:再現長江“一江碧水向東流”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但這一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涉及省份數量占全國1/3的經濟帶,曾忽視了生態環境,一度出現“化工圍江”、污水直排、水中精靈不現蹤影、水源地受到威脅、劣Ⅴ類國控斷面居多等困境。
突破困境,需要毫不動搖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近年來,沿江各地劃定生態紅線,不斷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持續強化重點領域污染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美麗圖景再現。
長江上游地區的重慶市生態保護修復持續加強,完成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長江“十年禁漁”退捕任務。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介紹,截至2023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II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創“十四五”以來最佳水平。
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地的四川省每季度召開河湖長聯絡員單位水環境形勢分析會,推動各級河湖長履職落實見效;逐年印發水質提升攻堅方案,強化枯水期水質達標和汛期污染削峰;聚力開展“補短板、強園區、整排口、治總磷、滅黑臭”五大專項行動,推動49個長江總磷污染防治項目落地,105條城市黑臭水體總體實現長治久清。
“我們以能釀出美酒的標準,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全面實施流域治理保護,想方設法保護好長江黃河上游水質?!比珖舜蟠怼⑺拇ㄊ∩鷳B環境廳廳長鐘承林表示。
為當好“長江入海把關人”,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晏波表示,上海市強化生態環境綜合管控治理,高效完成國考斷面調整,開展水質評價考核,強化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狠抓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推進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
而江蘇省不斷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及尾礦庫污染治理等“4+1”工程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說:“近5年來,江蘇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5%左右、連跨4個萬億元臺階的同時,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國考斷面水質優于Ⅲ類的比例和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大幅提高30.4個百分點和42.6個百分點,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5年穩定保持II類?!?/div>
代表委員們欣喜地看到,多年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在各地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區域綠色協同:從“共飲長江水”到“共護長江美”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眱灻赖脑娋涞莱隽藷o盡的思念,如今區域協同綠色發展成了長江經濟帶共治共保的強大合力。
對于區域協調發展,余國東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重慶市攜手四川省強化“上游意識”、共擔“上游責任”,將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作為事關長遠和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務系統推進,積極構建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大格局。
于是,便有了成渝協同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協同生態修復長江干支流沿岸廢棄礦山,協同立法加強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協同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標準,協同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實施細則……
鐘承林表示:“我們還把長江黃河流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區域重點工作納入《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成為指導全省各地加快美麗四川建設地方實踐的規劃指南和科學指引?!?/div>
正是因為協同保護,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還與另一個國家戰略——長三角一體化實現了生態共治、發展共享。
上海市在深化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協作上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晏波介紹說,2021年,上海市牽頭成立全方位的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把跨界河湖治理、水源地保障、水生態修復等長江大保護重點任務納入長三角一體化協作年度工作;長三角共同制定《示范區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專項方案》,聯合建立“一河三湖”環境要素功能目標、污染防治機制及評估考核制度,協同統一重點跨界河湖水質目標;建立示范區跨界飲用水水源地共同決策、聯合保護和一體管控機制,共同控制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安全風險,穩定提升水源地生態環境質量,聯合簽署《加強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工作備忘錄》……
蔣巍表示,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蘇省加強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明確建設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排污權交易制度研究;推進太湖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形成太湖流域太浦河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合作方案。
在協同保護上,今年致公黨中央提案表示,要著力推動長江流域整體性保護修復,持續改善和穩固水環境質量;縱深推進長江流域協同治理機制,在更高水平上建設長江生態共同體。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起來、長三角一體化生態好起來,體現出長江經濟帶上的一個個協同正在發揮著積極效能、擦出耀眼火花,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高質量發展:逐步釋放綠色轉型新優勢新動能
長江經濟帶,占有全國半數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也是我國資源最富集、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如何能夠逐綠前行,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是江蘇省貫徹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推動鋼鐵產能由沿江向沿海轉移的示范項目,項目主要生產精品線棒材,同步建設循環經濟、鋼材深加工、裝配式鋼結構等相關產業。目前,中天鋼鐵集團在環保方面已投入近百億元,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廢氣超超低排放,企業正按照環??冃級企業標準,加快落實相關改造工作。
如今,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8年來,類似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這樣推進環境保護優勢與經濟發展優勢雙向轉化的故事并不鮮見。
在重慶市,“我們借助高品質的生態環境,綠色低碳轉型提速增效,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12個、綠色工廠133家,碳市場累計成交4753萬噸,全域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綠色貸款余額超過6800億元,氣候投融資項目入庫497個?!庇鄧鴸|說。
在上海市,晏波告訴記者,全市市級產業結構調整項目489項,評選發布市級綠色工廠102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2家,同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28.8萬輛,排名全球城市第一。
2023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居西部第一,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全年增長19.8%。鐘承林介紹,四川省已經構建以水電為支柱的低碳能源體系,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7.4%;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項目柯拉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1億千瓦、占比86.7%,其中水電裝機容量9759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位。
長江經濟帶上,發展理念和方式發生著深刻變化,沿江11個?。ㄖ陛犑校┲鄹哔|量發展,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持續發揮協同聯動優勢,逐步釋放出綠色轉型的新優勢新動能。浩蕩長江,山水相融,城鄉共興,夯實生態基底,必將繪就新時代壯美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