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麗中國同行丨激活綠色生產力,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
發表時間:2024-06-0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李德尚玉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年。今年我國將六五環境日主題定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去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二是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三是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四是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五是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六是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七是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今年以來,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多個部委頻出政策推動綠色轉型,激活綠色生產力。近日,國務院印發了《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今年3月,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今年5月,證監會指導三大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正式實行。財政部發布了《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拉開了全國統一的可持續披露體系建設的序幕。5月10日,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座談會,傳達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總體部署,交流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有關經驗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介紹,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部正在會同金融管理部門,著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支撐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節能降碳助力“雙碳”目標
《意見》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為我國現階段在節能減排領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節能減排領域的工作對于美麗中國建設來說意味著什么?倫敦大學學院基建可持續轉型教授梁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行動方案》將有利于各部門推動深度節能和大幅度降碳。目前,實現“十四五”的降碳目標仍然非常艱巨。《行動方案》對十個重點領域提出明確的要求,這些領域確實仍然有不少節能優化空間,有利于完成短期的能源強度和碳排放強度目標?!缎袆臃桨浮返某晒β鋵崟槊利愔袊ㄔO打好基礎,展現中國的節能減排的統籌能力和快速轉型潛力,特別對加快綠色轉型和開展全民行動有很大促進作用。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志青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碳達峰迫在眉睫,因此“十四五”期間的節能減排和節能降碳工作的完成情況,某種意義上就決定了“十五五”能做些什么,也就是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打下基礎?!缎袆臃桨浮分饕劢箖蓚€核心方面,一方面,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詳盡的規劃,并將目標細化至每一年。
《行動方案》明確,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左右,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形成節能量約50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億噸,盡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約束性指標。
“節能減排工作對美麗中國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敝泄澞苌鷳B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廖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它不僅是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更是對自然環境保護的積極貢獻。通過節能減排,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壓力。這一行動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同時,節能減排還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為社會的長遠進步奠定基礎。因此,節能減排是美麗中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關乎國家未來,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廖原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行動方案》提出了2024年和2025年的具體減排目標,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2.5%左右和3.9%左右。這些具體的減排指標為各級政府和企業提供了明確的行動方向和目標,使得他們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節能減排措施。同時,這些指標也為評估節能減排工作的效果提供了可量化的標準,有助于確保目標的實現。
廖原進一步介紹,《行動方案》還明確提出了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的提升目標。這一目標的設定直接推動了能源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減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費,從而降低了碳排放。通過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消費占比,可以逐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行動方案》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大力推進節能減碳的信心。節能減排領域的工作對于美麗中國建設來說意有重要意義。毫無疑問,綠色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綠色低碳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敝屑瘓F可持續發展總監、中國上市公司ESG專委會專家李柱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企業應當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重要性,做好統籌規劃,做好具體落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上。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全社會共同推進節能減排?!崩钪恼f。
綠色金融支撐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意見》指出,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探索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金融支持模式,穩步推進氣候投融資創新,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融資支持。
2024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吩?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基礎上,順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形勢,結合綠色金融市場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綠色金融體系的幾個重要支柱進行了全面梳理,旨在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發展的質量和規模,并系統性開拓轉型金融、碳金融等新的領域。
《指導意見》重點強調了與實現“雙碳”目標相關的金融標準和融資工具,包括轉型金融、碳金融等。還強調了以信息披露為主要抓手建立風險防范和約束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激勵機制。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質量改善、生態保護修復、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裴曉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綠色金融產品種類很多,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碳金融產品等。
裴曉菲表示,生態環境部正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標準,已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地方發展綠色低碳產業;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綠色金融標準研究和制修訂工作,印發《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等。生態環境部還實施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和環保信用評價,強化企業環保責任。
目前,生態環境部已建成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截至今年3月底,指導330個項目入庫并向金融機構推送,獲得金融機構授信金額約2100億元。配合人民銀行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在23個地方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截至2023年底,授信總額4553.84億元。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強與金融部門合作,推動健全環境要素市場和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加快完善有利于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制度,研究建立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項目聯合推介機制,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迸釙苑票硎?。
金融機構應該如何助力綠色發展?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座談會。會議強調,各金融機構要在整體戰略中充分考慮對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適應性,將氣候風險納入整體風險管理體系,更好適應和支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要。
金融機構應圍繞綠色金融完善組織建設,強化考核激勵,提高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強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力度,拓寬項目還款及擔保方式,探索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環境效益掛鉤貸款、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
此外,切實提高綠色金融投向精準度,提升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水平,防范“洗綠”“漂綠”“假轉型”。既要持續加大對節能降碳、生態環保等領域的金融支持,也要保證對煤電等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合理支撐。
上述會議指出,金融管理部門將會同生態環境部進一步優化政策安排,建立常態化項目推薦機制,強化監測評估、政策協調、宣傳推廣,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取得實效。
ESG信息披露加強綠色產業競爭力
《意見》提出,要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其中,包括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開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價。
財政部近期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南》”)加強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要求到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基本建成。
“中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從2021年開始全面進行改革,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等管理改革措施,《意見》里面也提到了探索ESG評價。”李志青指出,對于企業來說,業績治理和評價已成為全球共同的要求,這也是企業出海的必備條件。所以,幫助企業提高綠色競爭力,這也是美麗中國建設非常重要的任務。
李志青認為,財政部發布的《指南》和4月12日三大交易所發布的《可持續報告披露的指引》相結合,說明我國已經開始構建一個完整的ESG披露體系,分別從重點污染治理單位、排污單位,從央國企,到科創型企業等涵蓋不同類型的企業,加強企業在可持續信息披露上的要求,規范最終能夠讓企業得到量和質的提升。
ESG披露對于建設美麗中國有何意義?梁希表示,《指南》提出的舉措都有利于為美麗中國建設開展高質量信息披露工作打好基礎,信息披露有利于觸發市場和公眾監管的力量?!吨改稀放cISSB發布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一脈相承,充分與國際接軌同時也體現出中國的特色?!吨改稀访鞔_提出了鄉村振興、社會貢獻等一系列有中國特色的舉措。
“構建統一的、與國際接軌的可持續披露體系,是向綠色低碳經濟活動有效配置資源的重要基礎,是做大做優我國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體系的機制保障,也有助于繼續提升我國綠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敝袊鹑趯W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表示。
“《基本準則》的實施要求也貼合了我國實際——將采取區分重點、試點先行、循序漸進、分步推進的策略,從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擴展,從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擴展,從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擴展,從自愿披露向強制披露擴展?!瘪R駿對此表示,希望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盡快明確落實可持續披露準則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尤其是對大型企業實行強制性披露要求的時間表。
馬駿認為,《基本準則》的發布有助于促進企業提升治理能力,引導企業開展可持續披露的準備工作和能力建設。究其本質,披露是對企業治理架構和能力的真實體現,而通過披露要求回溯企業治理,有助于企業提高對可持續議題的重視,并基于對風險和機遇的分析,改進自身業務規劃與實踐。
李柱文表示,《指南》奠定了我國“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開展ESG評價”的基礎。這個權威的基本準則發布,代表著我國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初步搭建,將為中國企業開展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環境信息披露和可持續發展實踐提供科學指引,將有力促進中國式ESG建設、促進美麗中國建設。
(實習生雷椰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