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韓、小韓與房干綠
發表時間:2023-08-14
來源:生態環境部
作者:逄春階

房干村
深藏在大山褶皺里的房干村,北依濟南,東臨淄博,西靠泰安,四面環山。24年前,我第一次到房干村采訪,攝影時掉到山凹,腳部骨折,如今已經找不到那處山凹,到處是景,滿眼是綠。
24年間,我5次到訪房干村,先后寫過《山鄉旅游看房干》《沒有風的時候,你就是風》《什么都看不見了,只有滿眼的綠》等報告文學。每次到這個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采訪,都有新感受、新體悟。
這次隨著“大地文心”生態文學采風團再次來到房干村,我當了半個導游。我也學著房干人說了句很硬氣的話:“山上沒有樹的地方,就不是俺房干村的。”
這次在房干村,我見到了新修建的房干精神展館,里面有《房干賦》。“三郡交界,經年蕭索,戶疏地僻,是故以房屋子冠其名矣。亦因地偏四荒人煙罕跡,抗戰時期常有干部養傷于斯,此即房干之干之緣也。噫吁兮,光陰跌宕,歲月逶迤……”房干村當年八路軍因這里隱蔽而選擇在此建造醫院。日本軍知道村子里藏著我們的人,可車開到山前,就是找不到入口。正所謂“誤入亂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小小的山村在大山的懷抱里,不聲不響地度著日月。
房干村曾站在魯中抗戰的最前沿,在“東西一線穿,一槍可打穿”的泰山抗日根據地,房干村的村民與山東抗日游擊隊堅守著魯中地區最后一塊根據地。老書記韓增旗的父親當年是村主任,母親是村里最早的女黨員。當這一脈紅色基因延續到韓增旗這一輩時,作為從公社公務員辭職并勇敢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的他,面對村莊“三靠”(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五無”(山上無樹、溝里無水、進出無路、吃飯無糧、居住無房)的貧困面貌,下定決心帶領村民展開了幾十年不止步、不停歇、不動搖的治山治水行動,房干村由此走上了“房干房干,貴在實干,艱苦奮斗,大干大變”之路。1989年,我所在的《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韓增旗帶領村民不向命運低頭、苦干實干改變山村面貌事跡的長篇通訊《帥旗火樣紅》,從那以后,房干村開始引人注目。
房干的美景是汗水澆灌出來的。
其中最有名的當數九龍大峽谷,龍首龍尾,拐來拐去,全長近20公里。峽谷幽深,泉水在谷底常年流瀉,水流淌一段即匯成一潭,潭水清澈,斧削的石壁和石壁上斜長的綠藤,悉數倒映其中。更有意思的是大峽谷內的潭水依地勢的高低而上下承接,黑龍潭、青龍潭、黃龍潭、白龍潭、臥龍潭、九女潭、龍門潭,就像接力賽一樣,你滿了水給我,我滿了水給他。我在九女潭和青龍潭內還看到了小蟹,大如一枚枚圓圓的圖章,靜靜地臥在石沙上面,還有小魚小蝦在水中自由地穿梭。峽谷內最多的是平柳樹,葉密如蓋,枝干或斜出于裸露的山巖,或矗立于如鏡潭水,或彎環于洞壁;枝杈上鳥的嘰喳之聲和著谷底鳴泉,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仰頭看峽谷兩側,陡峭的淡黃色山巖,有的如飛瀑凝固,有的似烈馬奔騰,這一切都隨你想象。而這一切,都有房干人的心血在。
我最喜歡的是房干的早晨。清脆的鳥鳴振得窗簾動,我輕輕拉開來,卻不見鳥的影子,整座山都在鳴叫,鳥兒隱藏在一片片綠樹中。村里的鳥獸任何人不能打的,這是鐵的紀律。我不是公冶長,不懂鳥語,但是我愛聽那悅耳的天籟。
我到有些村里住,早晨的村民多咳嗽吐痰,伸著脖子,一陣猛咳嗽。咳嗽震天響。為啥吐痰?因為抽煙。而房干是無煙村。地上沒有一個煙蒂,當然也看不到劇烈咳嗽的人。
過去,房干人要以“重罰”來保護生態:“誰要是摟點松樹葉子,就賠半斤棒子;誰要是在山上吸煙,罰款兩百元。”如今,房干人保護生態已經成為一種“本能”。
而早晨,八十多歲的老支書韓增旗都要圍著村子走一遍,看一看溝溝坎坎,看一看正在施工的項目。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刮風下雨下雪。雷打不動。
韓增旗抓一個“早”字。房干村搞的山鄉旅游,在山東應該是最早的,但搞旅游,村里人一開始不理解:“咱山民賣玉米賣小麥,賣雞賣鴨,這不奇怪。可說賣風景賺錢,誰信?窮山窮水的,請人來人家也不來。”可偏偏有人就認準了這里好,還稱其為“欣賞原生態”“恣意生態游”,韓增旗扳著指頭算了一筆賬,他們村不到一年接待了一撥又一撥的國內外游客,僅“賣風景”一項,直接收入100萬元,他說:“你種什么能賣這么多錢?”這是1999年秋天我采訪時的數據。現在的直接收入已經翻了10倍。
站在每一個山頭,往各處望去,仿佛是置身在綠色的海洋里,起伏的綠色波浪隨著陽光的影子移動,游累了鉆到松林里、槐林里、平柳林里,坐在奇形怪狀的石墩上,會看到一株株樹的根扎在石頭窩子里。石窩里的土大多是從山下一擔擔挑上來的。刨一個土石坑,得費上一天工夫,還得澆水。房干村原來的山都是光禿禿的,山民上山打柴都打不到。而目前,房干村的森林覆蓋面積已達到90%,全村人均占有木材林4000株,果樹林150多株,等于人人在“綠色銀行”里存了一大筆年年增值的保險金。
老韓筆直地站著,他身后是一棵一棵如蓋的柏樹,這些樹是他領著村民一棵棵栽上的。每一棵樹,對他來說,就是自己的老友,他能對著一棵樹說半天話。
房干的夏秋之夜安謐而靜美。2000年9月13日夜,我專門寫了一段日記:“晚飯后出鹿鳴山莊,見空中明月,聞陣陣松濤,偶有螢火蟲閃爍其光。山莊前有桃源水庫,月光照在水上,像一片一片的碎銀,水邊螢火蟲仿佛在大聚會,月移水影動,我記起了‘風掃空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垠’的句子。此時的景象卻是,水流、月光便也像動了似的,如游動的魚,閃著鱗光,在水面上。”螢火蟲多,是因為樹多,水多,環境好。
今年的盛夏時節,我再次夜宿房干,晚飯后,走出山莊,我看到有村民在捉知了猴,不用帶手電,因為有螢火點點照明。新任村支書韓超,是80后,他微笑著說:“現在的螢火蟲比原來更多了。”村民在門口小廣場上坐著納涼,他們手里沒有蒲扇,不時有清風刮過。房干的溫度,比市區低5攝氏度呢。
韓超是韓增旗的孫子,2005年從山東大學畢業后到萊城區畜牧局工作。他被房干村的綠色所吸引,放棄了編制,回到村里創辦了“房干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后當選村支書。
新官上任,他面對的是加掛在房干村身上的無數榮譽,這也成為韓超必須做出更好答卷的新考驗。他與村“兩委”充分調查研究、聘請專家論證,以“兩山”基地創建為契機,通過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山水旅游、康養旅游、農業旅游以及大中院校研學游等生態旅游,不斷升級房干村全面發展的規模質量,圍繞“山水+旅居”“山水+文化”“山水+休閑”“山水+教培”“山水+智慧”等形態,致力探索“高效率運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生態發展之路,錨定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房干特款”的大目標。
老韓和小韓我都熟悉,一老一少,兩個黨員,年齡不同,作息時間不同,行事風格不同,愛好不同。但有著互聯網思維的小韓,精神跟祖輩是一脈相承的,就是一個字:干。一心一意建設自己的家鄉,領著老百姓干,朝著生態文明的方向干,干就干好,干出名堂。
我感覺,老韓和小韓,就像兩棵樹,筆直地出現在房干的山間。
再一次告別,我又沿著曲折山路,站上“天臺”,看不透的綠,如清澈的泉水,將我身心俱滌。我大張著口呼吸,呼吸到了路邊紫荊和野葡萄的清香,還有赤松、黑松木質的幽香……
作者簡介
逄春階,大眾日報高級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山東省政協委員,《墳上葵花開》獲得老舍散文獎。出版《人間星話》《國家使命》《家住黃河灘》(與朵拉圖合作)《芝鎮說》等。





